近年兴起的细胞膜包裹纳米材料技术为高靶向性和低免疫原性纳米材料的研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修饰和伪装策略,有望解决传统纳米材料修饰不足的问题,为多种疾病的纳米疗法开辟了新的方向。
传统的纳米材料表面修饰方法(物理吸附/化学键合)容易导致功能化基团脱落或引入有害的有机溶剂,而细胞膜表面修饰技术能够赋予纳米材料优秀的生物界面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种生物功能等。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一方面可使货物截留在细胞膜囊泡内,因此细胞膜包裹纳米材料可作为药物载体;另一方面可允许一些物质(如H2O2)通过细胞膜,和封装在细胞膜囊泡内的生物酶或纳米酶进行反应,作为酶促反应器;
(2)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赋予纳米材料特定的功能:提高免疫递呈效率、中和毒素(吸附)、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靶向识别等;
细胞膜包裹纳米材料技术在生物医学的研究和开发中发挥越加重要的作用。
2021年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金永东课题组在Nano Energy杂志上发表了Ultrasound-activated Au/ZnO-based Trojan nanogenerators for combinedtargeted electrostimulation and enhanced catalytic therapy of tumor,该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天然细胞膜包裹纳米材料Au/ZnO的肿瘤治疗平台。
研究者通过在Au/ZnO纳米组件上修饰聚乙二醇(PEG)和线粒体靶向肽(MLS),然后使用Invent质膜及细胞组分分离试剂盒(Cat#SM-005)从C6癌细胞中获取细胞膜(CCM)包裹纳米材料,最终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Au/ZnO肿瘤治疗平台(MP-Au/ZnO@CCM), MP-Au/ZnO@CCM 纳米发电机在超声激发下以多种方式实现靶向电刺激和加强肿瘤催化治疗。
该研究中使用细胞膜作为纳米材料表面修饰的方法,从而使Au/ZnO纳米材料可以有效逃避机体的免疫清除,延长血液循环寿命,并增强药物的靶向作用。
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将细胞膜的功能完整的嫁接到纳米材料上,需要在分离细胞膜的过程中尽量采用温和条件以保证分离得到的细胞膜能够保留其上的各种表面分子。 传统细胞膜分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品需求量巨大,得率较低;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较长;密度梯度剂配制复杂;离心力需达100,000*g,需超高速离心机;细胞膜存在其他组分污染;质膜囊泡大小不均一等问题,从而导致膜包裹效率较低。 而Invent柱式法质膜和细胞组分分离技术则可以快速获取具有天然活性并且大小均一的囊泡状质膜结构,无需超高速离心,可保留质膜结构上的自身识别分子、糖脂、脂蛋白等,适用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膜分离,如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等。故十分适用于细胞膜包裹纳米材料的制备。 MP-Au/ZnO@CCM形态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MP-Au/ZnO@CCM.negatively stained C6 cell membrane vesicles(图左) 动态光散射测量的 AuNPs 和 CCM 囊泡的尺寸分布
a) Size distribution ofAuNPs and CCM vesicles measu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若想进一步了解质膜及亚细胞结构分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58207790
参考文献:
[1]WenLong Liu, MeiZhen Zou, SiYong Qin, et al. Recent Advances of Cell Membrane-Coated Nanomateria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dv. Funct. Mater. 2020, DOI:10.1002/adfm.202003559.
[2]Kongshuo Ma, Guohua Qi, Bo Wang, et al.Ultrasound-activatedAu/ZnO-based Trojan nanogenerators for combined targeted electrostimulation andenhanced catalytic therapy of tumor.Nano Energy. 2021, DOI:10.1016/j.nanoen.2021.106208.